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中心

不轻信电话推销及银行 七招教您看清投保“陷阱”

来源:数据维护中... 发布时间:2011-08-26 09:35 浏览:1439 次
关注中民+

[编者按] 保险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为投保人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范围,但也增加了投保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投保人如何买保险才安全?以下七招教您擦亮眼睛,避免投保“陷阱”。   一、不轻信电话推销。   通过电话接触客户,以公司周年庆派送礼物或者特别分红为幌子,行保险推销之实,这是近期极为流行的一种保险推销手段,尤其是不少代理人更特地选择...

保险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为投保人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范围,但也增加了投保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投保人如何买保险才安全?以下七招教您擦亮眼睛,避免投保“陷阱”。

 
一、不轻信电话推销。
 
通过电话接触客户,以公司周年庆派送礼物或者特别分红为幌子,行保险推销之实,这是近期极为流行的一种保险推销手段,尤其是不少代理人更特地选择白天致电,希望能够接触到相对警戒心较低的老年居民。对于这样的电话推销方式,最佳选择是置之不理虽然目前也有保险公司会采用电话营销方式销售产品,但一般主动致电手机且以信用卡扣款为主,部分严谨的公司每个电话营销员更有工号可到专门网站查询,与“野路子”电话推销很容易区别。
 
二、不参加保险联谊会。
 
无论是被称为产品说明会还是保险联谊会,这种将潜在投保人召集到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由多名代理人进行集体轰炸甚至聘请托儿“撬边”的营销手段,对于投保人是一个很不利的投保环境。很多投保人往往就是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在代理人和托儿的哄骗下买下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对投保人而言,和保险代理人打交道的最佳环境还是自己熟悉的场所,譬如家中、单位,且最好对方仅有一人,以免造成压力。
 
三、不轻信银行。
 
银行是老百姓心中信誉度极高的金融机构,但是,伴随银行的多元化发展,对银行的这种盲目信任是需要改变的。大量的投诉揭示,银行在推销保险(即银保渠道)的时候,常出现刻意或无意的误导,或是将其与存款相提并论,或是隐瞒保险产品的费率,使许多本是来办理存款业务的客户最终稀里糊涂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银行卖的保险可以买,但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拿到银行的宣传单后,不妨回家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查询一下相关资料请教懂行者,确认合适,再跑一次银行也不迟。
 
四、当心粗制滥造的宣传品。
 
查看保险产品宣传单页,是许多人投保前的唯一功课。而一些不良代理人往往利用投保人的这种疏漏,自行印刷一些宣传单页,在上面夸大产品的优势,隐瞒产品的费用等,甚至伪造产品的回报数据,以吸引投保人。由于印刷数量的限制,这类单页往往纸张廉价、印刷质量很差,遇上这种宣传单张的时候,就要多一个心眼了。最好还是上官方网站查看或者致电官方服务热线询问确认。
 
五、不给现金不转账。
 
代理人卷款逃走,甚至伪造保单侵吞保费,这样的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仍有发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投保人最好不要将现金直接交给代理人,也不要轻易汇款到代理人制定的账号,而是要求通过办理银行代扣款的方式来进行,这不仅可以免去年缴类保险每年缴费的麻烦,同时也可以通过银行来确认对方账户的可靠性。
 
六、事先询问展业号。
 
假冒保险代理人进行诈骗的案例,同样也有出现。其实投保人只需要拿到代理人的名片,进入专门的网站查询一下相关展业号是否存在,对应的姓名是否一致,便可方便地判断代理人是否真有其人是否真有相关资格。此外,询问代理人展业号,有时候可以吓跑不少本打算忽悠你的不良代理人。
 
七、别相信天上掉馅饼。
 
许多投保人被忽悠买了某款保险,往往是被代理人吹的天花乱坠的收益率给吸引了。其实,保险要提供保障要支付代理人佣金,绝大多数情况下其保证收益不可能超过银行存款,一般来说分红险类产品能够达到2%的保证年化收益已经算很不错了,那些你看到的每年5%、6%的返还比例,不过是在保额、保费等概念上玩弄的花样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类资源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下一篇】深圳三巨头车险中介被叫停 歇业三月流失亿元保单? 【上一篇】买旅游意外保险要睁大精明眼 三类保险按经济条件选

发表评论

0/180

文明理性评论,并遵守相关规定 发表评论

12条评论客户评论

  • {item.nickname}

    {item.des}

    【客服回复】 {item.response}

  • {item.adddate}

    {item.nickname}

    {item.des}

    【客服回复】 {item.response}

暂无评论~

算一算买份
合适的保险多少钱?

免费定制专属保障方案

想要什么保障?
旅游出行及户外运动发生风险 患上重病需要巨额医疗费 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日常工作生活出现意外状况 资产遭受损失 私家车发生意外事故 公司资产损失或员工发生意外 其他

关注微信,优惠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