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中心

保险理财攻略:如何评价分红险保单

来源:数据维护中... 发布时间:2011-09-26 12:42 浏览:1769 次
关注中民+

[编者按] 买分红险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会在八九月份收到保险公司发出的《红利通知书》,投保人在收到通知书后都会关注分红的数字。对此,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过分“纠结”保单的分红,充分认识所购保险的保障功能,同时选择最佳的红利用途,才是最重要的。 分红保单送达时间不一 按照中国保监会在《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

买分红险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会在八九月份收到保险公司发出的《红利通知书》,投保人在收到通知书后都会关注分红的数字。对此,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过分“纠结”保单的分红,充分认识所购保险的保障功能,同时选择最佳的红利用途,才是最重要的。
分红保单送达时间不一
按照中国保监会在《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所以各大保险公司在上一年度的财务年报完成后,即着手拟定给分红险客户的红利分配计划,然后从下半年开始,消费者会陆续收到所买产品对应的分红通知书。
不过,消费者接到红利通知书的时间,将会因不同的保单周年日而有所不同。保险人士举例,如果保险公司是在6至7月宣告正式红利的,那市民所购买的保单,其保单周年日在7月之前,将在7月份收到红利通知书,如果保单周年日在7月之后的,将在保单周年日收到红利通知书。
如何评估“红利单”
中德安联的理财师告诉记者,中国的消费者在投保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别注重保险收益,喜欢将保险收益与银行储蓄或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进行比较。不少消费者拿到《红利通知书》后,就会将不同产品的分红进行对比,如将分红与保费同样金额的银行储蓄收益进行对比等,但是仍有不少投保人对红利收益不知怎么看。
首先,每张保单的红利分配要看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同时也要看保单对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的贡献大小,比如所购买的产品、保费、保额、投保年龄、交费方式、保单年度、现金价值等等综合因素都有所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分红险产品不同,投保计划不一样,红利比较就无从谈起。
其次,在评估当年分红的同时,历年分红是否稳健也非常关键,没有大的波动的分红,才能说明这家保险公司的投资和经营是稳健的。
而更重要的是,保险专家提醒,过度强调分红收益,会让人忽视保险最本质的保险保障功能。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的同时,往往会附加健康、医疗、意外等等保障,那么每次付出的保费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即是用来提供保障的风险保费。这些保障是否全面,保额是否充足,才是消费者应该关注的首要因素,不能简单把分红险当作投资产品,单纯追求高收益。
巧用红利分配
记者采访注意到,根据分红形式不同,分红险可分为保额分红产品和现金分红产品两大类。两种分红方式各有所长,如前者是以增加保额的形式向投保人分配红利,伴随每年的红利分配,保额会随之逐年提高,特别适合注重保障的投保人。消费者如果根据自身需求,巧用红利分配,就有可能实现投保利益最大化。
同时,随着学校开学,特别是今年孩子第一年上学的家长,子女的教育基金保障成为了许多市民的关注焦点。根据日前广东省妇联儿童部公布的一项调研显示,教育费用是孩子每月最大的支出,在广东“孩子进入教育机构的费用”每月平均为784.31元,而应对日益增长的教育费用,广东的父母在“购买保险教育基金”的支出每月平均达742.22元。
对此,友邦保险理财专家表示,在以小孩为中心的中国家庭,一些分红型保险中的教育金由于其返还的生存现金涵盖小孩各个成长关键阶段,可让父母较为省心,而部分逐年返还的分红型保险,则集中了生存现金、现金红利、满期金及身故等保障于一体,还可附加包含全残和豁免保险费等保障的附加险,也可以作为子女成长的专业财务规划解决方案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类资源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下一篇】单身贵族投保全攻略:首要考虑意外险、寿险和重疾险 【上一篇】工薪阶层如何买保险来抗压? 三大险种必不可少

发表评论

0/180

文明理性评论,并遵守相关规定 发表评论

12条评论客户评论

  • {item.nickname}

    {item.des}

    【客服回复】 {item.response}

  • {item.adddate}

    {item.nickname}

    {item.des}

    【客服回复】 {item.response}

暂无评论~

算一算买份
合适的保险多少钱?

免费定制专属保障方案

想要什么保障?
旅游出行及户外运动发生风险 患上重病需要巨额医疗费 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日常工作生活出现意外状况 资产遭受损失 私家车发生意外事故 公司资产损失或员工发生意外 其他

关注微信,优惠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