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中心

买保险送欧洲游?警惕保险陷阱!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4-25 09:23 浏览:571 次
关注中民+

[编者按]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是2004年4月的一天。“我们公司有一种内部储蓄型保险,利息按公司的红利分成。我跟你说了,你可别传出去啊。”陈欣敏故作神秘地对余丽说。    “那回报高不高?”看着眼前这名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余丽疑惑地问。“你说呢?本来,这个险种只在公司内...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是2004年4月的一天。“我们公司有一种内部储蓄型保险,利息按公司的红利分成。我跟你说了,你可别传出去啊。”陈欣敏故作神秘地对余丽说。

   “那回报高不高?”看着眼前这名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余丽疑惑地问。“你说呢?本来,这个险种只在公司内部卖,我看咱俩关系好,才偷偷告诉你的……”陈欣敏回答,言语中充满神秘。

  几天后,余丽交给陈欣敏6万元,用于购买“高回报”的保险。两个星期后,陈欣敏拿着一张存期三年的收款收据,找到余丽“这是收据,你收好了。记住,千万不要声张,传出去我就搞不下去了。”

  同年9月,陈欣敏再次找到余丽“我们公司在做活动,你再追加10万元,公司就可以安排你们一家去欧洲游玩。”“真的假的?”余丽有些不相信。“我骗你干什么?你赚的钱又不是我的。”陈欣敏似乎没好气地说。当月30日,经过多天的考虑后,余丽又交给陈欣敏10万元。对方则给了她一张10万元的存期三年的收款收据。

  果然,不久,陈欣敏便为余丽母子办好了出境游的手续。随后,在陈欣敏的安排下,余丽母子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欧洲等地旅游,共花费2.2万元。

  买保险还送欧洲游。游玩回来,余丽非常高兴,准备将这一“赚钱门道”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她却没想到,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已悄然张开。

  拉同学朋友“下水”  发现端倪已太晚

  2005年4月,尝到甜头的余丽,将同学董慧和朋友宋军介绍给了陈欣敏。当月28日和30日,在陈欣敏的劝说下,董慧和宋军分别交给陈欣敏2万元和5万元,办理了购买保险公司的高息存款业务。几天后,陈欣敏分别给两人存期一年、年息10%的2万元和5万元的收款收据。作为介绍人,余丽则收到了陈欣敏给她的1500元佣金。

  几个月过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余丽得知,该保险公司并没有开设所谓的内部高息险种。她隐约感到有些不妙。当年10月27日,怀着忐忑的心情,余丽来到保险公司询问,结果被告知,她所持有的收款收据上的印章,与公司印章不符。她连忙找到陈欣敏,要求更换正式收据,否则退款。而陈欣敏则拒绝更换收据,并表示只能按50%退款。

  余丽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年11月7日,她再次前往保险公司,找到了部门经理。这时,陈欣敏见事情败露,主动向部门经理坦白了她以公司名义向余丽“借款”的过程。对此,部门经理责成陈欣敏尽快解决此事。随后,部门经理向上级公司汇报了此事。11月9日,保险公司经调查后,证实陈欣敏向他人出具的收款收据上的印章系伪造,并向司法机关报案。

         11月11日,又过去了几天,事情还没有解决。余丽再次前往保险公司,并和该公司人员一起到检察机关报案。此时,陈欣敏打来电话,称准备于次日退还给余丽3万元。11月12日,陈欣敏如约前来退钱时,被守候在此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抓获。事后,陈欣敏退出赃款5.3万多元。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类资源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下一篇】怎么申请国际驾照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上一篇】五一欧洲游必须买意外险

发表评论

0/180

文明理性评论,并遵守相关规定 发表评论

12条评论客户评论

  • {item.nickname}

    {item.des}

    【客服回复】 {item.response}

  • {item.adddate}

    {item.nickname}

    {item.des}

    【客服回复】 {item.response}

暂无评论~

算一算买份
合适的保险多少钱?

免费定制专属保障方案

想要什么保障?
旅游出行及户外运动发生风险 患上重病需要巨额医疗费 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日常工作生活出现意外状况 资产遭受损失 私家车发生意外事故 公司资产损失或员工发生意外 其他

关注微信,优惠抢先看